2025年02月05日,欢迎来到博莱克科技(武汉)有限公司!
新闻中心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关于我们

干货分享丨血浆/血清/红细胞中叶酸检测

在科研工作中,你是不是也曾被这个问题困扰?

在调研文献的时候,明明都是测叶酸,有的文献是测血浆,有的是血清,甚至还有测红细胞的?到底哪种样品类型最合适?

好不容易确定了这个问题,检测方又抛出了一个新问题,是要测普通叶酸?还是测活性叶酸?大脑CPU都要被烧干了,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?

接下来,我们用最具学术精神的回答,溯源每个问题的本真。


各种类型血样的定义?制备

欢迎参考我们前面发表的一篇文章《干货分享丨全血/血浆/血清/红细胞中脂肪酸检测》,但是叶酸跟脂肪酸不同的是,临床和科研中,关于不同样本类型中叶酸的检测,范围和定义差别居然很大。


如何制备这些血样?

红细胞叶酸(临床):采空腹静脉血,全血需经溶血后制成溶血样本,用于红细胞叶酸的测定(WS/T 600-2018)。注意,这样处理后测到的红细胞中叶酸,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红细胞和血浆中叶酸之和。那检测哪些指标呢?居然包括非代谢性型叶酸(UMFA)、四氢叶酸(THF)、5,10-亚甲基四氢叶酸(5,10-CH2-THF)、5-甲醛四氢叶酸等多种叶酸形式之和,也称为总叶酸。临床实验室主要使用蛋白结合法检测,在此之前则使用微生物分析法进行检测,这两种方法都无法区分单种叶酸(DOI:0.3969/j.issn.1673-8640.2016.03.019)。叶酸缺乏的阈值为红细胞总叶酸<340 nmol/L(151 ng/ml)。

血清叶酸(临床):采集血清后,使用蛋白结合法检测总叶酸,叶酸缺乏的阈值为血清总叶酸<10 nmol/L(4 ng/ml)。注意,溶血样本不能用于血清叶酸的测定,溶血样本中因红细胞中叶酸溶出致血清叶酸显著升高。

血浆叶酸(临床):采集血浆后,使用蛋白结合法检测总叶酸。注意,溶血样本不能用于血浆叶酸的测定,溶血样本中因红细胞中叶酸溶出致血浆叶酸显著升高。

叶酸(科研):一般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(liquid chromatography-mass spectrometry/mass spectrometry,LC-MS/MS)检测叶酸。更为灵敏和特异,可以定量检测各个单种叶酸的浓度。但是叶酸化学性质不稳定,也对检测构成一定挑战。检测的样品类型可以覆盖全血、红细胞、血清、血浆等,但是科研检测时指的红细胞,往往就只单指红细胞,除了需要使用新鲜的全血样本分离红细胞,还需要记录全血的体积,并检测红细胞压积来用于红细胞中叶酸的定量计算,单位往往是ng/mL或nmol/L。有的科学研究中也直接使用红细胞体积用于定量计算。

质谱法与微生物法或蛋白结合法进行比较时,需要定义质谱法总叶酸的组成。根据目前实验室检测能力,质谱法总叶酸一般包括FA、5MeTHF和5FoTHF(DOI: 10.3760/cma.j.cn114452-20200519-00481)。


血样的保存条件和时间?

红细胞叶酸(临床):制成溶血样本前的全血,保存条件是20℃~25℃下2h,2℃~8℃下24h,-20℃下可稳定1个月(仅适用于含K3EDTA抗凝剂的血样),用于测定红细胞用的溶血样本,-20℃稳定1个月,限一次冻融(WS/T 600-2018)。

血清叶酸(临床):在15℃~25℃可稳定2h,2℃~8℃可稳定48h,-25℃~-15℃可稳定28d,只可冻融1次。避光保存。若标本不能及时检测,建议于-70℃条件下存放标本,限一次冻融。

血浆叶酸(临床):在15℃~25℃可稳定2h,2℃~8℃可稳定48h,-25℃~-15℃可稳定28d,只可冻融1次。避光保存。如果不能立即测量,将样品于2℃~8℃储存。

科研检测样本,要求在样品收集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较高温度(如室温)暴露时间、避免开放式放置,保存在-80℃条件下,避免冻融。


叶酸的结构和存在形式?

叶酸是食物中自然存在的一类水溶性B族维生素的总称,自然存在的叶酸大多数是蝶酰多谷氨酸。蝶酰谷氨酸(folic acid,FA)是叶酸的完全氧化形式,也是最常用的叶酸补充剂,由喋啶、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组成。FA为人工合成品,本身不具有辅酶活性。FA被人体摄入后,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两次还原作用下,先后还原为二氢叶酸(dihydrofolate,DHF)和四氢叶酸(tetrahydrofolate,THF),后者为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。THF的N5位和N10位被不同氧化水平的一碳单位取代基占据,形成的主要代谢物包括5-甲酰基四氢叶酸(5-formytetrahydrofolate,5FoTHF)、10-甲酰基四氢叶酸、5,10-亚甲基四氢叶酸、5,10-次甲基四氢叶酸和5-甲基四氢叶酸(5-methyltetrahydrofolate,5MeTHF)。其中,5MeTHF在人体内含量最高,占比约是82%~93%(DOI:10.3760/cma.j.cn114452-20200519-00481)。超过95%的叶酸存在于红细胞中(Gunter, 1996)。


血清或血浆叶酸水平反映短期个体叶酸储量,受近期摄入影响,红细胞叶酸更能真实反映出组织内叶酸水平,检测前需要进行血细胞溶血,方法间差异大(DOI: 10.3760/cma.j.cn114452-20200519-00481)。叶酸结果只能同类型样本相比较,也只能同种检测方法相比较。


测哪种叶酸?

如果是用临床上微生物法或蛋白结合法进行检测,目标物不可更改,只能是总叶酸。如果是用质谱法进行科研探索,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,可以仅检测感兴趣的单体叶酸,进行靶向定量检测。

至于活性叶酸、非活性叶酸等名称,主要围绕妊娠期的营养补充剂类型展开,将主要成分是5-MTHF定义为活性叶酸,将主要成分是蝶酰谷氨酸(叶酸,VB9)的定义为普通叶酸,并倡导孕妇进行补充。至于打出天然叶酸招牌的,基本上不太用理会。

总而言之,用什么样品类型?测哪些叶酸?用什么方法测?取决于研究的具体目的和需求,并没有完全绝对的结论。



参考文献:

1.WS/T 600-2018人群叶酸缺乏筛查方法

2.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检测的临床应用,陈朴、潘柏申,检测医学,2016年3月第31卷第3期。

3.叶酸检测标准化现状及挑战,易喜连、张江涛、张传宝,中华检验医学杂志,2020年12月第43卷第12期。

4.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round robin for serum and whole-blood folate. Gunter EW, Bowman BA, Caudill SP, et al. Clin Chem 1996; 42(10): 1689-1694.


Copyright © 博莱克科技(武汉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6007972号   

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1773号